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 > 高中 > 高一全部地理全册课本插图

0 0 0 0 0 0
年级: 全部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高一地理下册模块考试试题2插图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高一下学期模块考试地理(必修2)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6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表1是X、Y两国人口数据表,分析并完成1~2题
 人口密度
(人/k㎡) 出生率
(‰) 死亡率
(‰)
X 108 42 18
Y 275 6 7
1.具有X国人口状况特征的国家最多分布于
A. 欧洲        B.大洋洲        
C. 北美洲      D.非洲
2.造成X、Y两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差异悬殊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条件                       B.气候条件             
C.历史条件                       D.地形条件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3~5题:

 

3.若此图表示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从北美迁往拉美  B.从亚洲迁往北美    C.从日本迁往中国   D.从欧洲迁往非洲
4.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A.从湖南流往广东  B.从上海流往河南    C.从广东流往四川   D.从江苏流往重庆
5.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至乙地的是
A.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        D.甲地优美的环境
读图为“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折线图”,回答6—7题

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回答6~7题。
年龄段(岁) 0~14 15~29 30~44 45~59 ≥60
男性人口(万人) 5.04 25.14 14.68 4.94 1.76
女性人口 (万人) 3.84 37.10 11.63 4.01 1.78
6.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A. 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B.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C. 人口迁移主要受政治因素影响      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7.迁入人口对该市的有利影响有
A.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           B.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C.增加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               D.促进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据此回答8~9题。
8. 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
A.科技水平     B.人均物质消费量    C.资源总量    D.人口数量
9. 我国下列地区中,环境承载力最大的是
A.青藏高原     B.珠江三角洲        C.x疆南部    D.云贵高原
10.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A.商业区            B.工业区           C.住宅区            D.文教区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               B.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
C.城市等级越低,服务范围越大         D.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小
12.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是出于如下哪种考虑
A.为了降低运输费用
B.为了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C.为了寻找交通方便的地区
D.为了加强城市经济实力、拓展城市地域范围

右图为“我国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该地区地价变化主要反映了
A.市区地价较过去小幅下降
B.交通通达度提高
C.郊区人口向市中心集中
D.城市规模缩小
14.甲处最有可能建设了
A.矿区    B.牛奶养殖基地
C.商品粮基地  D.高薪技术开发区

读图为“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折线图”,回答15—16题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甲曲线表示发展中国家,乙曲线表示发达国家
 B.甲曲线表示的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低
 C.甲曲线表示的国家城市人口数量比乙曲线大,
       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乙曲线表示的国家农村人口比重大
16.甲.乙曲线表示的国家可能是(    )
 A.在世界新增人口中,甲类国家所占比重大
 B.乙类国家大部分已进入现代农业阶段
 C.甲类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是过渡型
 D.在减缓全球“温室效应”的行动中,甲类国家应承担的义务更大

 

根据人口普查资料,1978年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17.9%,1995年增加到29%,平均每年增加0.65个百分点,预测到2050年我国城镇人口将占总人口比重的61%。分析完成17~18题
17.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
A.趋于停止   B.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C.处于缓慢发展时期  D.处于早期
18.城市化的进程主要受下列哪个因素的制约?
A.国家政策     B.自然条件下     C.经济因素       D.人口增长情况
19.影响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 海南岛的三季稻生产    ② 上海郊区的乳畜业    ③ 江南丘陵的茶叶  
     ④ 吐鲁番盆地的瓜果生产
A. ①热量 ②市场 ③土壤 ④光照     B. ① 热量 ②水源 ③市场 ④交通  
C. ①土壤 ②政策 ③科技 ④市场     D. ① 地形 ②市场 ③水源 ④热量

读几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20~22题
地 区 种植业比重 畜牧业比重 商品率 投入劳动力数量
① 86% 14% 20% 多
② 45% 55% 90% 少
③ 8% 92% 89% 少
20.①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A.水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种植园农业
21.②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
A.刚果盆地        B.长江三角洲      C.西欧平原       D.墨累—达令盆地
22. 下列条件中,不是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区位优势的是
A、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B、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C、距离海港近,交通便利         D、劳动力丰富廉价
表1示意我国沿海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历程。读表l,完成23~25题。
 
23.该公司①、②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     )
A.开拓国际市场         B.建立品牌形象      C.吸引国外资金       D.降低生产成本

24.该公司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生产基地,可以(     )
A.降低劳动成本        B.增强集聚效应       C.便于产品销售       D.便于原料运输
25.该公司在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便于利用当地的(    )
A.市场               B.资金               C.原料              D.技术

26.图4是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的工业布局规划图,你认为规划合理的是
 
下图表示工业区位选择的4种模式,图中圆圈大小表示各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程度的强弱,据图完成27-28题。
 
27. 下列工业区位选择与图示相符的是 
A.①生物制药厂 ②钢铁厂     ③电脑装配厂 ④玻璃厂
B.①印刷厂     ②造船厂     ③纺织厂     ④皮革厂
C.①水泥厂     ②造纸厂     ③家具厂     ④照相机镜头厂
D.①石油加工厂 ②炼铝厂     ③纺织厂     ④甘蔗制糖厂
28.德国鲁尔工业区形成初期的区位选择符合
A.①       B.②      C.③      D.④

  温家宝总理指出,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要把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和振兴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走出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路子。据有关知识,完成       29--30题。
29. 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和鲁尔区相比,突出的优势表现在   
A.交通     B.市场    C.资源    D.水源
30. 鲁尔区的整治措施中,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没有借鉴意义的是  
A.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B.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C.对老工业部门进行技术改造   
D.调整工业布局,将钢铁工业迁移到沿海(如大连)

31、上海宝钢基地的建立说明了:(    )
A.世界钢铁中心已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B.钢铁工业生产布局重心由原料产地向消费
市场及有廉价海运的港口附近的转变     
 C.上海附近地区铁矿资源丰富
D.上海的钢铁生产技术水平最高


图6为三种不同运输方式的运费与运距的相关变化图,读图回答32~33题。
32.图中直线甲、乙、丙所代表的运输方式依次是
A.铁路、水路、公路    B.水路、公路、铁路
C.公路、铁路、水路    D.公路、水路、铁路
33.仅从运费考虑,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在AB区间,最合理的运输方式是甲
B.在BC区间,最合理的运输方式是丙
C.长途运输最适宜选甲
D.运距超过C最适宜选乙
34.当前世界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是                     (    )
①提高运输工具的运行速度,缩短时间,增加通过能力②扩大运输工具的装载量③发展集装箱运输,节省包装和仓库费用,便于实现装卸作业机械化,保证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④朝着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5.要在下图中甲、乙两县城之间修一条公路,从经济、社会效益综合考虑,四个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由于大气、水和土壤等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绿色消费已成为时尚。据此分析下表内容,回答36~37题:
社会阶段 采猎文明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生产力水平 低 中 高
自然资源的依赖性 强 中 弱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规模 小 中 大
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 简单 中等 多样化
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 低 中 高
36、分析表中自然资源利用范围和规模、利用方式、利用效率的变化根本原因是:(  )
A.人口数量的增多 B.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C.资源的不断变化 D.社会的不断更替
37、关于农业文明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农业文明阶段以制造和使用金属工具为标志
B.土地数量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C.在土地贫瘠或难以开垦的地区,人地矛盾突出
D.人类通过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使土地质量不断提高

读图12“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完成38-39题:
 
38、根据图上信息,判断图中b系统表示的是: (    )
A.社会系统 B.生态系统 
C.经济系统 D.资源系统
39、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生态可持续发展是条件,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B.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目的,强调发展要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C.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基础,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相调
D.在可持续发展中,人的管理调控起到核心作用
40.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我国正在加快发展绿色食品。绿色食品要求
①产品的原料必须是绿色植物  ②产品原料的产地符合环境质量标准  ③产品原料的生产过程符合生产技术标准  ④产品的加工、包装和储运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我国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而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工程,它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回答41—42题。
41.在下列因地制宜创造的农业地域类型中,属于“循环经济”的是
A.东北的大豆和小麦间作农业  B.农耕区生产谷物,饲养家畜
C.东北平原的国营农场种植业  D.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业
42.下列关于循环经济叙述错误的是
A.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唯一途径
B.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C.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即能增加既有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又能降低环境污染
 D.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其中包括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43、若H是一个工厂,最适宜的是:(  )

A.水泥厂  B.硫酸厂 
C.玻璃厂  D.钢铁厂
44、该工业生产模式对环境的直接影
响是:(    )
A.减少噪音 B.减少污染 
C.保持水土 D.绿化环境

第Ⅱ卷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共34分)
二、综合题(共34分)
45.(11分)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比例(表1)
年  份 1950年 1970年 1990年 2025年
发达国家 50% 66.6% 72.6% 80%
发展中国家 17.0% 25.4% 33.6% 57%

(1)图A中,虚线代表           国家,实线代表            国家。目前,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数量和增长的差异是:                           
                                                                        。
(2)图B说明了世界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数量变化特点是:               
                                                                      。
(3)表1说明了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是:                                    。

(4)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46、现代经济发展虽然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有所减弱,但由于受产业传统和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各国各地区仍表现出一些各具特色的经济地域类型。读图13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位于美国C处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位于图中        处
(填写图中字母)的阿根廷             草原是大牧场放牧业;欧洲西部是乳畜业的主要分布区,在图上用字母E标注其位置,并分析其形成的有利因素:自然因素——————

————————————————————————--     ,社会经济因素—————

———————————————————————————。(8分)
(3)有的地方成为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如图中的       处(填写图中字母),影响这类工业布局的有利区位因素主要有                                                                

47、根据材料解决问题
材料一:
北欧国家芬兰从18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的人口变化情况,堪称世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代表。
18世纪中期即前工业化时期,芬兰实行土地私有制,使农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那时需要较多的劳动力,但由于生存环境较恶劣,人口死亡率也高。
工业化开始后, 尤其是1825-1830年期间,虽然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出生率仍然很高。
二战以后,制造业的发展产业工人人数增加,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芬兰许多居民点扩大,导致城市化,20世纪70年代人口增长模式开始进入现代型。
 
材料二: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
 
(1)人口增长模式是由            ,                ,             三项指标共同构成。芬兰在前工业化时期人口增长模式为              ,这种增长模式的特点表现为                                    。
(2)在图中将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的时间段用         符号表示,并在符号上标明现代型。
(3)根据图示分析,芬兰人口增长模式进入现代型后,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                                        
                                         。
(4)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处于                                         阶段。我国由于大力开展                                         工作,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                         的转变。

课件下载

阅读()

你可能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