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 > 小学 > 四年级鲁教版语文下册课本插图

0 0 0 0 0 0
年级: 全部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钓鱼的启示说课设计插图

课本朗读:

以“美”启智以“美”育人
——第29课《钓鱼的启示》说课
湖北老河口市第三小学 贾亚林
  
  《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六年制第七册第八单元的课文。它是一篇论理型的文章,讲述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亲去钓鱼,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此时正是离捕捞鲈鱼开放时间仅差两个小时,父亲竟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那就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教师教学用书的提示,我设计了如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
  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理解以下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小语课本中入选的教材,多是经过千锤百练,反复推敲的名篇佳作,其文质兼优,字里行间无不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审美资源。其审美点也往往与语文知识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钓鱼的启示》正是对学生美育的好教材。

  执教《钓鱼的启示》一课,应以培养学生发现美为主,以学生发展为本,活用教材,突破教材。通过课件的适当穿插,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主动。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一谈我的教学设想:
                                      〖你正在浏览《课文网》提供的文章〗
  一情景导入欣赏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美妙的画面往往叫人赏心悦目。欣赏美、品味美将能净化人的灵魂。”在我语音未断的导语后便点击鼠标,伴着优美的乐曲,几幅精美的月夜图出现在大屏幕上,学生入神的欣赏着皎洁、清柔似水的月夜图。同时提出:“在这样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会有一个怎样美丽的故事发生?”音乐袅袅,余味悠悠……这时,稍一转曲,开始播放课文第二自然段的配乐范读。录音结束,学生自然陶醉其中,我也由心醉转入感叹,进而启发学生:“这么美的月色,谁能将这种美妙给读出来,让大家欣赏。”学生迅速找出了文中描写月夜的句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起来。之后,又给学生个性化朗读创设了一个展示平台。“谁愿意到前面来配上音乐朗读?”同学们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同样一个句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理解,朗读起来也就不一样。只要把自己感悟到的读出来,老师就及时给予肯定。学生把欣赏文字美,想象画面美,甚至字里行间的意境美都通过感情朗读给展现了出来。同时作者这种遣词造句的表达方法也使小读者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读懂课文感受美
  阅读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钓鱼的启示》一文的重点和难点是理解父亲说的话,父亲的话中蕴含着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内在美。如何让学生去理解发现这种最崇高的美呢?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教师必须把学生自学、自悟,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发现。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自由读4――9自然段。这一部分的内容是:
  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10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
  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分角色读,然后我参与其中和学生合作表演。老师读“儿子”说的话,学生读“父亲”说的话。在分角色朗读中,我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体验“父亲”的话没有商量的余地、态度的坚定;体验“儿子”的不理解,不服气,内心的委屈。
  “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为什么?”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课文中有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我引导学生体会父亲、儿子说的话的语气,感知人物心理活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悟。在学生入情入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读读、议议、想想。学生这时的读、议、想,就更深入课文内容了。在小组合作后,再来练习分角色表演这段对话,课堂气氛会进入高潮。
  学生各抒己见,会找到更多、更充分的理由来说服儿子。从而深刻地体会出父亲此时的矛盾心理:一方面是对儿子的关爱,另一方面又要态度坚定地严格要求儿子,在道德是非面前必须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学生再读这段时,把“儿子”从感到突然、不理解的急切到委屈、不服气的争辩到再三乞求,最后无可奈何的放弃这一内心感受淋漓尽致地给表现了出来。从而体会到父亲的言行是多么的高尚多么的美丽。
  通过我的组织和引导,从小不贪便宜、诚实守纪、有道德,这种高尚的情操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迹。
  此时,我相机出示贺拉斯的名言:“父母的美德是我们最大的财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身教胜于言教呀!

  三理解升华表达美
  《卡尔·威特的教育》有这样一句话:“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有行为的收获;……”
  在学生还沉醉在感悟父亲的行为美,感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美的时候,我启发学生:“在生活中,你们很可能遇到过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和作者34年前的选择一样吗?”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开去。这样,将教书与育人,读书与做人,读文与明理,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读进去再走出来,启迪学生的人生。
  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出示孟德斯鸠的名言:“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此时,文字静静地定格在屏幕之上,字大而鲜明。教室里是那么的静,老师和学生一起注视着,默念着这句话。我相信道德美的丰碑会在孩子们的心中筑起。
  《钓鱼的启示》这篇美的课文让我们的学生领略到美的故事,走进文中人物美的人生,感悟道德实践之美,学会用美的眼睛体验美的生活,做一个带给祖国,带给他人美的人;同时,《钓鱼的启示》一课的教学也启示我今后从事语文教学要领略语文的美,感悟课文的美,去以“美”启智,以“美”育人!

  谢谢大家!!
                                           老河口市第三小学 贾亚林
 
《钓鱼的启示》说课设计之一
河南省安阳市东南营小学 史丽英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钓鱼的启示》。

  一、说教材分析
  《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学习本组课文,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本文是一篇伦理性的文章,作者回忆了三十四年前的一个晚上,他和父亲好不容易钓到一条鲈鱼.此时距离鲈鱼捕捞时间仅差两个小时,父亲竟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去.当时“我”对父亲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丧”,但最后“我”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了湖里。这件事使我获得终身难忘的启示:说明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二、说学情分析
    本文有一定的特殊性:从十一岁的钓鱼讲到三十四年后的启示,时间跨度大,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存在距离;尤其是作为课文的重难点“启示”部分,三十四年后作者才慢慢悟出的人生哲理,要让小学生去理解,缺少生活经验,难度很大。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本文特点及学生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读并理解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体会“我”心理变化的过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每个人都应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有道德是一个人终身具有的巨大财富。
  (点评:对教学目标的表述,老师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清楚地分成了三个层面,结合本节课内容,这样表述也可以。但是,我们要意识到,“三维目标”在语文教学中不会截然分开,三者互相贯通,相互融合。虽然语文学科是极具人文性的学科,但是,语文学科仍有自己本学科独特的教学任务和要求,“文以载道”,文章中的人文性必然地蕴含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达成,一定应在语言文字的教学中体现。语文就是语文。因此,说教学目标这一内容也可以表述为:1、认读并理解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重点句子,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心理变化的过程。3、从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每个人都应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有道德是一个人终身具有的巨大财富。虽然从字面看,述的内容基本相同,但是,实际意义有很大不同。后者的表述,我们完全可以这样理解,即在第1、2条目标中,不仅是学习字词、朗读课文;抓重点句子,理解其含义,体会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而且,老师会在这些过程中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相机贯穿其中。)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语感。
    难点:感悟作者从这件事中得到的启示,引起感情共鸣,体会表达方法。

  五、说教法学法
    课堂是学习的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标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针对本文的特点,我选择教法如下;1、以读为主,读思结合;2、边读边想象,体验人物内心。
    学法:自主阅读、读思结合、合作探讨。

  六、说教学流程
    本文分两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是读通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下面,我重点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
  新课程提倡有效的课前活动,因此课前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我饶有兴趣地与学生谈论钓鱼的话题:同学们,其实钓鱼也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怀的一种方式。看,老师给大家请来了几位特殊的垂钓者。
  课件:古有姜子牙钓鱼,离水三尺那是一种境界。
     柳宗元独钓寒江雪,那是一种情怀。
     张志和斜风细雨不须归,那是一种悠闲,
     而毛泽东在井冈山钓鱼又放鱼,那是一种舍弃。
  在典雅的古筝声中,欣赏着不同垂钓者的风采,加上教师富有哲理性的语言,使学生感悟到钓鱼文化的内涵,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目的,水到渠成,并适时板书课题——钓鱼的启示。
  本节课的教学我将分五个环节完成: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二)抓住启示,引入文本;
  (三)品味语言,感悟人物内心;
  (四)联系生活,获得启示;
  (五)拓展积累,传承美德。

  下面我就具体说一下教学流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后,让学生回想,结合这一课内容,你能提炼出哪些关键词?
  鲈鱼捕捞……(关于事件的词语)
  启示依依不舍……(情感方面的词语)
  以上词语都可以。
  设计理念:五年级的字词教学并非可以悬空,教师在课堂上也应该有所体现。此时这种方法的设计在于引发学生对上节课的回忆,同时,在无意识中诱导学生积累词汇。
  谁能选择其中的词语概括文章的大概内容?
  设计意图:新课标高年级段要求学生要具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本环节既有对上节课内容的回顾、检查,又引导学生进行扎实的言语训练和概括能力训练。
  (点评:1、老师非常重视字词的学习,这在高年级——第三学段很难得。字词学习是小学阶段一项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我们只有在这方面引导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才有利于学生步入中学乃至步入社会继续学习和运用语言。大学生错别字连篇的现象尤其应引起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反思和重视。2、老师采用让学生回忆字词的方法再现字词、复习巩固字词的方法比较有实效,既给学生一种意识——背记字词,又为下面的教学环节做铺垫——用这些字词连起课文,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抓住“启示”,引入文本
  巧妙的切入主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这样引导:同学们,快速阅读第十自然段,思考:作者得到了一个终身难忘的启示,这个启示是什么?学生很快找到这句话,出示课件:“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我进一步引导:就钓鱼这件事来说,什么是“是”?什么是“非”?学生可能会说:距离捕捞鲈鱼还有两个小时,把鱼放掉是对,把鱼留下是非。学生在第一课时已初步感知课文,这是从结论入手,既勾起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回忆,又提示学生寻找作者获得“启示”的心理历程,从而进一步探讨课文内涵。
  (点评:引导学生直接用课文中的关键句切入课文,改变了平铺直叙的教学方法。)
  三、品味语言,感悟人物内心
  此环节分两部分进行
  其一,体会鲈鱼的大、美、难得
  我先让学生大声朗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体会,这究竟是一条怎样的鱼,为什么放鱼会如此为难?学生马上会说:这是一条又大又美的鲈鱼,再读课文,你从哪里看出这是一条又大又美的鲈鱼呢?然后让学生汇报交流,学生的交流也许是无序的,教学就随着学生的交流顺序而定。
  学生可能会找到这样一句话:出示句子“啊,好大的鲈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这时我出示一张鲈鱼图片,给学生视觉上的感知,使教学更形象、直观。适时进行朗读指导,读出鱼的大、美。
  课标指出要注重课内课外知识相结合,注重知识的运用与迁移。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放鱼的艰难,为下文做铺垫,我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对于鲈鱼你还有哪些了解?学生可能会想到这样的古诗: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我也会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适时插入这样的资料:在作者的故乡美国有这样一条法律规定:为了鲈鱼的生息繁衍,每年只有捕鱼节才让捕捞鲈鱼。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这是一条珍贵的大鲈鱼。
  本段语言优美,学生学习主要是在朗读过程中想象文章语言所描述的画面,并在想象中感受鲈鱼的大、美、难得(板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细细品味重点词句:如“过了好长时间”“小心翼翼”“溅起不少水花”……在品读过程中,通过指名读,轻声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悟语言的魅力。因此,我又设计了这样一段引读:
  音乐: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指名让学生接着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在优美的音乐中,学生富有感染力的朗读,将整个课堂带入了晚霞辉映的湖水旁,和作者一起沉浸在钓到大鲈鱼的喜悦与幸福中。
  其二、感悟儿子及父亲的内心
  正当儿子沉浸在得到大鲈鱼的幸福中时,父亲却做出了意想不到的决定——把鱼放回湖里去。
  重点体会儿子内心的感受:出示“爸爸,为什么?”引导学生读出儿子的复杂心理,可能是急切、疑问、惊讶、气愤、不解……一句话中品味出了这么多感受,进一步引导:你就是作者,默读课文,找出充分的理由把鲈鱼留下来,并用书中的语言或自己的语言与父亲争辩一下。学生融入文本,可能会找到以下理由与父亲据理力争:1、鲈鱼又大又美,为什么放掉?2、四周静悄悄的,又没人知道。3、不就只差两小时吗?我们可以多等一会儿。4、可是以后可能再也钓不到这么大的鲈鱼了……
  设计理念:此环节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读出自己不同的体会,多元化解读了文本,符合学生认知心理,转换角色,设身处地体验了人物心理变化,在说话过程中吸收语言、内化语言,让学生体会到了自主探究、自悟自得的快乐。
  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尽管我们找出了这么多理由,可父亲仍然保持平静,孩子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父亲,让我们一起再次求求父亲吧!此环节让学生与作者内心产生共鸣,也突破了本课重点,学生再次转换角色,体验人物内心。
  接下来出示父亲的做法: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通过抓典型语例,进行言语品析和语感训练,读出了父亲的不舍与坚定,感悟人物情感和品质。
  总结道:父亲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能够自觉遵守规定,这就叫“自律”(板书)能够做到自律,谈何容易。
  (点评:品读课文的环节可谓是跌宕起伏。老师和学生一起在老师渲染的气氛中,知晓鲈鱼的美,领略环境的静,体会“我”心情的复杂和父亲的坚定。做到了语言、想象、领悟、表达的有机结合。)
  四、拓展积累,传承美德
  课标倡导:有效地积累,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在本节结尾处,点明严格(板书)自律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出示二千多年前的古训: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
  在积累过程中,严格自律的美德得以升华,指导学生背诵并积累下来,学生读进去再走出来,相信其会得到启迪。
  五、回顾反思,交流收获
  学习了这课,你有什么收获?或者还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在课的做后进行学习的系统梳理,同时解决学生中还存在的疑惑或问题。
  (点评:最后老师提出“学习了这课,你有什么收获?或者还有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很有价值。其一,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应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思路进行,这一要求符合人的认知特点。老师这一问题能促使学生从整体的高度对文章再做回顾,对自己的学习再做反思,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再有整体的感知,对自己的学习再有整体的梳理。其二,教学中,即使老师再有预设,再考虑到教学要照顾到全班学生,对有层次的学生来讲都不可能把所有学生的问题加以解决。那么,谁还有问题就可以在这个环节中解决。其三,引起学生具有问题意识。中国学生最欠缺的问题就是学生学习中没有问题,不会产生问题。作为老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此时,老师提出“或者还有什么问题?”很有必要。)
  六、说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不舍
                     难得
                    严格自律
    板书设计突显教学重难点,简洁明了,一目了然。

  以上是我的说课,真诚希望大家指点,谢谢!
 
《钓鱼的启示》说课设计之二
佚名
  
  一、说教材
    《钓鱼的启示》是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规则》中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詹姆斯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他把鲈鱼放回水里,使他懂得要做一个遵守社会规则的人,这一启示让他终生受益。
  二、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我设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读中理解父亲要詹姆斯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感悟从钓鱼中获得的启示。
   3、教育学生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中深刻的做人道理。
    教学难点:精读重点语句,体会从钓鱼中获得的启示。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读——思——议——悟”的教学方法,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去读、去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四、说教学流程
   1.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开课伊始,我这样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詹姆斯从34年前钓鱼、放鱼的事情中获得终生受益的启示,这究竟是什么启示呢,你想知道吗?”学生们回答的一声“想!”充分体现了“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这一理念。
   2.品读课文,体验人物心理变化。
    读是语文教学永远不变的一剂良方。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品读课文,并找一找:捕捞鲈鱼是什么时间?这条鱼是放?是留?父亲和詹姆斯对待这条诱人的鲈鱼态度一样吗?在孩子们充分阅读后,找出:“詹姆斯的眼珠都瞪圆了:我的天哪,足有10公斤!这是他见到过的最大的鱼。”这一凸显鲈鱼之大的句子,我相机引导:现在你就是詹姆斯,你好不容易钓到这么大一条鱼,什么心情?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好吗?学生读出了詹姆斯内心的惊讶、兴奋。这时我话锋一转:可现在没有了,它要被放掉了,詹姆斯的内心又是什么感受呢?学生从重点词语:“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小心翼翼”、“捧”、“吃力地”,体会到小詹姆斯当时“放”与“不放”的抉择之难,感受他“放鱼”时痛苦、悲哀的心情。然后我让学生对比读出詹姆斯“钓鱼”和“放鱼”的心理变化。接着又抛给学生一个难题:是谁让詹姆斯把大鲈鱼放掉,不放可以吗?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又扑进课文读了起来,顺势进入第三环节:
   3、研读重点,领悟做人道理。
    在充分阅读和思考后,有的学生说钓鲈鱼的时间没到,留着鱼就是错误的,放掉才是正确的,我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放鱼是不放非),有的学生说不能做贪图小利的人,还有的说要做诚实的人,无论有没有人看见,都要自觉遵守社会规则,(板书:自觉遵守社会规则)更让我欣慰的是何鹏伟同学说:“詹姆斯虽然舍弃了鲈鱼,却明白父亲要让他做一个遵守规则的人,他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建筑设计师。”……李禹年同学却为詹姆斯钓上大鲈鱼的时间不巧而惋惜不已:“要是晚两个小时钓到这条鲈鱼,那该多好啊!”我肯定了他的想法。这是多么真实的心理感受呀,可见孩子已经置身于文中,真正体验到了文中人物的情感。这正如新课标所提倡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4.结合实际,升华学生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高度。”我引导学生思考:你也会遇到形形色色的诱惑,也就是像作者所说的与那条大鲈鱼相似的诱人的“鱼”,你遇到诱惑时怎么做呢?我相机出示情境,引导学生讨论、感悟。
    在学校考试时: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在商店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你……
    在路上:你捡到喜欢的玩具,你……
    学生经过激烈地讨论、交流,从而明白要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此时,课文难点得以突破,我趁势总结:“同学们,积跬步而至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河。正确对待每一件小事吧,拒绝诱惑,在面对道德抉择时做出正确的选择,你必将成为有道德的人,必将走向成功!”
  五、说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把课堂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地发挥,实现了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我想,孩子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学习文本的方法,更是道德上的启示,这正是我真正想要的。在今后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实践中,我还要积极改进,不断寻找课文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把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六、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一目了然,力求突出重点。

                  钓鱼的启示
                  放鱼  是 
                         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不放  非
 
《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说课设计之一
浏阳市黄泥湾小学 黄建军
  
  一、说教材及教学目标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第29课《钓鱼的启示》。这是今年的新增篇目。这篇精读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的启示一事,从而说明一个人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的,钓鱼过程中有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启示部分的句子比较难懂又包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课文蕴藏的、倡导的道德品质都是现代社会所呼唤、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如规则意识、如诚实守纪、如不为名利所惑等等。
  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理解课文内容,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朗读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从小进行道德实践对人一生成长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确定为:读中感悟文中深刻的做人道理。教学难点为:理解“父亲”告诫“我”的一段话。

  二、说教法及教学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既是对话就不能训话,就不是教师一相情愿地在说教在传授,而是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去朗读、去感悟、去探究、去积累、去运用,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基于以上认识,我采用以下方法来展开课堂教学。
  1、组织教学。
  因为是抽签借班上课,第一次见学生。我先话家常式地让学生猜“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学生”,从而让学生明白“要敢问敢答,不怕问错答错”,消除学生的顾忌和紧张,拉近师生心灵的距离,以营造一种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2、导入。
  采用师生互背“名言”形式,既让学生明白语言积累的重要,又在学生取得成功体验得到激励性评价,情绪高涨之时出示投影,赠送给学生一段“名言”,也就是文章的难句、中心句。然后让学生聚焦中心句并针对中心句质疑问难,从而激发出学生带着自己不懂的问题去学习新课文,去主动探究答案的热情。
  3、新授——研读课文。
  ①听读课文录音,以达到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的目的。
  ②读是语文教学永远不变的一剂良方。读中理解,读中生情,读中感悟,读中也在积累内化语言。因此,我将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反复地、多形式地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读中感受夜晚的美景,体验“我”和“父亲”的心情的变化,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领悟“父亲”告诫中深刻的做人道理。
  ③“钓鱼”部分采用记者采访的形式,创设情景,让学生角色置换,把自己当成文中人物去感悟去想象,从而达到理解语言文字和训练口头表达的双重目的。“启示”部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从正反两面帮助学生领悟含义,突破难点。
  4、总结。
  全文学完后,以自写“名言”的形式交流读书感受,鼓励学生多角度的思维并充分地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从而既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体验,又进行了书面表达的训练。
  5、作业。
  作业布置一为与自己的父亲讨论,交流自己对本文的阅读感受,既复习巩固了课文,也是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反馈;二为推荐阅读篇目《中彩那天》(文旨类同),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中学语文用语文,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