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 > 小学 > 五年级北京版语文上册课本插图

0 0 0 0 0 0
年级: 全部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设计插图

课本朗读: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设计之一
作者:廖步松
  
  一、说教材
  《记金华的双龙洞》以精练生动的笔墨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山川景物的热爱。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我在教学第一部分路上见闻时,设计了一个听的训练,巧妙运用媒体,激发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课件出示叶圣陶老先生介绍游览的时间、地点及沿途的山、树、水等迷人景色设计了范读、赛读、配乐读等多个台阶,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读的训练。第二部分,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怎么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展开想像,感悟祖国山河秀丽,引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基于对以上教材的理解,依据新课标和本文特点,特制定如下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课文是按游览顺序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所见所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有条理叙述事情的能力。
   3、按空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4、学会生字、新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自然段。
  根据教学要求、教学重点、难点分别是:
   重点:体会金华双龙洞景象的奇异。
   难点:孔隙的描写。游记类课文的学法。

  二、说教学方法
    运用导读和创设情景结合法,并注重游记类文章的学法指导。
    ﹙读、划、议、悟、读五步走﹚

  三、说教学过程

  1、课件引路,引导学生悟文生智:
  几乎所有的文章都存在重点、难点,相应的语文教学也就存在着中心环节。事实上,教学活动中重点环节的处理好坏通常是评价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恰当运用电教手段,往往能立竿见影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使教学对象茅塞顿开。在介绍洞口的特点时,适时出示课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形容洞口的景象。有的说:“山很高,树很茂密。”师随即进行词语训练,换词还可以怎么形容?马上有同学说:“山石嶙峋,树木枝繁叶茂。”老师随即出示课件词语“突兀森郁。”学生通过观察画面,感悟了词义,这种教学方法较之以老师以词解词,生硬灌输无疑要高明得多。在介绍外洞特点时,当学生读到:“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时,外洞究竟有多大呢?这时课件出示:“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然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进行语感训练,外洞究竟有多大了然于心。渗透作者整体感知又具体化描写的写法。外洞这么大,内洞是什么样的?我们怎么由外洞进入内洞的,此时出示课件:小船之小,用绳子拉船,表情朗读进洞时的感觉,读中悟文,感知孔隙之小。
  2、创设情境,启迪学生展开想像:
  在抓重点段进行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想像思维的训练。当教师问学生对内洞的什么景物最感兴趣?学生说出石钟乳、石笋时,老师随即出示课件──石钟乳、石笋,孩子们好奇心强,兴趣浓厚,聚精会神地观看之后,老师问:“这些石钟乳、石笋好看吗?”学生说:“好看。”老师问:“那书上怎么写的呢?”生齐读:“那些石钟乳、石笋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老师随即接到:“那么要是比作什么,就更值得观赏了。”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这些石钟乳、石笋像什么?”老师发图片,结合课件启发学生想像。“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踊跃发言:“有的像微笑的弥勒佛……”“有的像金碧辉煌的宫殿……”“有的像仙女下凡,把幸福带给人间……”全班同学纷纷举手,充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内洞的石钟乳,石笋本身就多姿多彩,奇特好看,被学生想像成各种神仙、动物、器用、宫室后,枯燥的语言文字在学生面前幻化成生动活泼的画面,使人感到身临其境,趣味无穷。
  3、音像激情,启发学生口语交际:
  学生兴致勃勃地学完课文之后,老师说:“双龙洞如此迷人,下面谁愿意当导游,带领大家到此一游?一女生走到台前,老师引导:“这位导游小姐,现在下面都是游客,你怎么称呼他们?”该生随口接到:“各位先生、各位女士,你们好!欢迎你们来浙江金华的双龙洞来参观……”音像出示,导游解说,游客提问,引导学生口语交际,在内化语言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读书悟文能力,可谓一石二鸟。
  4、拓展延伸,感悟作者写作方法:
  在同学们跟随导游饱览了双龙洞迷人的景色后,导游相机说道:“其实下面的游客呀,可能比我了解得还多,对双龙风景区你们知道的也可以给大家讲讲呀?”同学们小手如林,跃跃欲试,因为课前老师发给他们的资料,已积累在胸,此时生生互动,人人情绪激昂,老师随即总结:其实像金华风景区这样的景点还有很多,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川秀丽,以后有机会去游览,希望你们做生活的有心人,用眼看,用心记,学习叶圣陶爷爷的写作方法,也写下脍炙人口的名篇。

  四、说板书设计
  我采用了板画的形式,形象直观,学生从图上就感知了内外洞的大小,及船的小、孔隙的窄,让人一目了然,真正为理解课文起到了辅助作用。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设计之二
佚名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第十二册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下面我从说教材与资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环节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与资源。
  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
  课文按游览的是顺序,依次写了去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的景色明艳,溪流欢唱,外洞的宽敞,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小、险;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伦美奂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欲望。全文结构严谨,内容安排浑然一体,井然有序,两条线索有机交融,贯穿始终;观察仔细,描写形象生动,景物特点鲜明;叙述有详有略,详写孔隙、内洞风貌,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
  选编本课的意图在于让学生学习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通过语言文字领略金华的双龙洞的神奇之美,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农远资源进入学校,对于我们农村学校来说是幸福的,它为教师的教学起到辅助的作用。农村学生视野比较狭窄,农村的教学资源相对比较匮乏。远程教育给我们农村老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大大开拓师生的视野,不断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如本课课件的图片及录像等素材都是从远程上下载的,目的是使学生直观形象地欣赏文中的一些场景,拓宽他们的视野,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说教学目标。
    结合远程资源和教材特点及学生认知水平,我初定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游记的一些写作特点。
    2、结合课文理解词句,了解双龙洞的风貌和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过程与方法:
     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有条理叙述事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与想象的结合。细读了解双龙洞的神奇之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编排的要求、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定为:
    重点:体会金华双龙洞景象的奇异。
    难点:孔隙的描写。游记类型课文的学习方法。

  二、说教法:
   1、运用多媒体直观法,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看、听、说、读、写、练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3、注重游记类文章的学法指导。﹙读、划、议、悟、读五步走﹚

  三、说学法:
    以读书和语言文字训练为主,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读、划、议、悟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此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代替我们教师单一的讲、管形式,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将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从而达到理解感悟的境界。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过程我主要分为五个环节:复习检查、精读感悟、展开想象、当小导游、拓展延伸。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课一开始,先用课件对课文中出现的词语进行复习,再通过“《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及“去双龙洞的路上,作者看到的景色是什么样的?”这两个问题来回顾课文内容,引领学生再次走进文本,进入本课第二个环节。
  (设计意图:复习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巩固旧知,为学习新知打下基础,做好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二)、课件引领,引导学生感悟文本:
  教学洞口的特点时,我适时出示课件:作者先游览了洞口,你觉得洞口有什么特点?立刻有学生说:“突兀森郁。”老师随即出示课件“突兀森郁”这个词语对学生进行词语训练,学生再通过观看洞口的录像,感悟了词义,这种教学方法比老师以词解词要高明得多。
  教学外洞的特点时,师:“外洞究竟有多大呢?”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然后让学生观看外洞的录像,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进行语感训练,外洞究竟有多大了然于心。
  教学孔隙的特点时,师:“我们是怎么由外洞进入内洞的?”学生回答后,出示课件:小船很小,用绳子拉船进出孔隙。(结合图片)学生通过感情朗读进洞时的感觉,读中悟文,感知孔隙之窄、矮、险。
  教学内洞的特点时,师:“外洞这么大,内洞是什么样的?”然后让学生观看内洞的录像,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进行语感训练,感知内洞的黑、奇、大。
  (设计意图:“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自悟,边读边想象,以读促悟。借助图片、录像等电教手段创设情境,努力营造自主阅读、积极对话的氛围,让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有着心灵上的碰撞,使学生能感悟出语言文字背后的情韵,把自己对文本的融合体会表达出来,把课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使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
  (三)、创设情境,启迪学生展开想像:
  当教师问学生对内洞的什么景物最感兴趣?学生说出石钟乳、石笋时,老师随即出示课件──石钟乳、石笋,孩子们好奇心强,兴趣浓厚,聚精会神地观看之后,老师问:“这些石钟乳、石笋好看吗?”学生说:“好看。”老师问:“那书上怎么写的呢?”生齐读:“那些石钟乳、石笋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老师随即接到:“那么要是比作什么,就更值得观赏了。”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这些石钟乳、石笋像什么?”老师发图片,结合课件启发学生想像。学生踊跃发言:“有的像微笑的弥勒佛……”“有的像金碧辉煌的宫殿……”“有的像仙女下凡……”全班同学纷纷举手发言。
  (设计意图:想象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对学生想象思维的训练与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在抓重点段进行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进行想像思维的训练。这样就充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插上了想像的翅膀。)
  (四)、录像激情,启发学生口语交际:
  学生兴致勃勃地学完课文之后,老师说:“双龙洞如此迷人,下面谁愿意当导游,带领大家到此一游?”一女生走到台前,老师引导:“这位导游小姐,现在下面都是游客,你怎么称呼他们?”该生随口接到:“各位先生、各位女士,你们好!欢迎你们来浙江金华的双龙洞来参观……”播放录像,导游解说,游客提问。
  (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在内化语言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读书悟文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五)、拓展延伸,感悟作者写作方法:
  在同学们跟随导游饱览了双龙洞迷人的景色后,导游相机说道:“其实下面的游客呀,可能比我了解得还多,对双龙风景区你们知道的也可以给大家讲讲呀?”同学们纷纷举手,跃跃欲试,因为课前老师发给他们的资料,已积累在胸,此时生生互动,人人情绪激昂,老师随即总结:其实像金华风景区这样的景点还有很多,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川秀丽,以后有机会去游览,希望你们做生活的有心人,用眼看,用心记,学习叶圣陶爷爷的写作方法,也写下脍炙人口的名篇。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延伸,可以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思维,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采用了图画的形式,形象直观,学生从图上就感知了内外洞的大小,及船的小、孔隙的窄,让人一目了然,真正为理解课文起到了辅助作用。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设计之三
作者:李江涛
  
  一、说教材:
   1、教材介绍:本课为语文课改教材第九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所选四篇文章有两篇游记、(《记金华的双龙洞》、《慕田峪观云海》)一篇说明文(《颐和园》)、一篇散文(《乡下人家》)。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掌握游记类文章的写法。(理清游览踪迹,学习如何抓住特点介绍、描写景物的方法并从文中领略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爱国之情。)
    《记金华的双龙洞》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记叙了游览金华双龙洞的全过程,写出了双龙洞的奇异景色。本文描写准确形象、语言朴实凝练。
    本课是单元第一课,且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游记这种新文体,因此要扎扎实实教会学生学习此类文章的方法。
   2、课时安排:本课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扫除文字障碍,理清游踪,了解景物特点。第二课时学习描写“孔隙”一段的写法仿写一段话并体会过渡句的作用。
   3、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学会13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理清游览顺序,了解景物特点。
    (2)通过填表,培养学生圈点批注的习惯及筛选信息的能力。
    (3)感受双龙洞的神秘、奇异。
          第二课时:
    (1)学习第5自然段的写法,借助其它事物及人物的心理感受仿写一段话;找出文中的过渡句理解其作用。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练笔,训练学生有序发言及认真倾听及时补充的好习惯。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之情。
   4、重难点:
    (1)理清游踪,学习抓住特点对景物进行介绍。(游记的基本特点)
    (2)借其它事物及人物的心理感受仿写一段话。(难点,这是一种新的描写方法,学生初次接触)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1、利用视频朗读,再现情境,加强感知。
       2、列表梳理文章内容,指导学生圈点批注的方法。
       3、小组合作交流,修改练笔。
    学法:研读圈点、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
   师:1、全文视频朗读的课件
     2、《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
     3、下发本文所写处所、景物及特点的表格。
     4、下发练笔提纲。
   生:1、填表
     2、列提纲
  三、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认读生字
    2、指名读词
    3、多音字组词(“系”)
    4、形近字比较(“栽”、“蜿蜒”)
    5、易错字(聚、隙)(音→义→形)
  (二)引入:
     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不仅有数不尽的名山大川,也有千姿百态、神秘奇异的溶洞。远的不说,单是我们房山就有石花洞、银狐洞、云水洞。(投影图片)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浙江的金华,去探寻双龙洞的奥秘。
  (三)理游踪,抓景物:
   1、视频朗读,再现情境:地点?印象?
   2、填表:指名分段朗读,学生用“——”标出所写景物。
   3、抓重点词概括景物特点
    注意“盘曲而上”“突兀森郁”“蜿蜒”的理解(手势、换词练习)
地点 路上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景物 路、花、溪流 山、洞口 像大会堂 位置、船小、进洞惊险 双龙、石钟乳、石笋
特点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5段:
   1、自由朗读:思考本段写了什么?
   2、指名逐句朗读,理解本段内容(孔隙的位置、船的大小、如何进出孔隙)
   3、抓重点句引导学生圈点批注理解孔隙窄小、低矮的特点。
     “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窄小
     “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贴”换成“挨”好不好?为什么?
     “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要是把头抬起,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比较这两句,那句好?为什么?
   4、明确写法:借此写彼、用心理描写渲染烘托
   5、有语气朗读,读出惊险。
  (二)理解过渡句的作用。
   1、作者是如何把游览地点连接起来的?——过渡句
   2、用“——”划出。
   3、指名读句子体会作用。
  (三)仿写:
   1、将提纲中所写景物与同学分组交流。
   2、师读范例:《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
   3、小组交流补充口头完成练笔。
   4、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评议。
    (通过布置预习及小组交流拓展学生思路,组长说,组员补充共同修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动笔写打下基础。)

  教学后记:
  教学本课,我安排了两课时,但由于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在实际教学中显得时间紧张。今后要细化课前的准备,加强对学生预习的指导,特别是朗读的训练要落实。此外,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听讲不够专注,不会倾听、补充同学的发言也降低了学习效率。今后要在日常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扎扎实实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在教学本课时,我尝试了一些新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导语精心设计。
  “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不仅有数不尽的名山大川,也有千姿百态、神秘奇异的溶洞。远的不说,单是我们房山就有石花洞、银狐洞、云水洞。(投影图片)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浙江的金华,去探寻双龙洞的奥秘。”这个导语由“近”及“远”,能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蕴含了思想教育,为学习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2、利用课件朗读,入情入境。
  学生由于外出参观的机会较少,见闻不丰富,我下载了本文的视频朗读,使学生走进文中的情境,达到游目骋怀的目的。
  3、列表梳理文章内容。
  本文是一篇游记,我根据课后第1题,按照地点、景物、特点三方面重新设计了表格。这样便于学生掌握学习游记类文章的写法。
  4、指导圈点、批注,落实读书方法。
  我抓住文中的重点句、重点词指导学生研读、比较、批注。如文中第5自然段的教学,我抓住“贴”、“稍微”、“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这些重点词句采取换词、换句及手势示意的方式指导学生研读,学生自然得出孔隙窄小、低矮的特点。
  5、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想象力。
  在教学“内洞”这一段时,为理解石钟乳和石笋的变化多端、颜色各异,我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有的说像孙悟空骑着白马在飞奔,有的说像观音在讲经,有的说像白胡子老者在砍柴,有的说像寿星老人捧着仙桃来祝寿……通过练习,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活跃了思维。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一课时说课设计之一
作者:廖步松
  
  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八册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
    课文按游览的是顺序,依次写了洲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的景色明艳,溪流欢唱,外洞的宽敞,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小、险;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伦美奂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欲望。全文结构严谨,内容安排浑然一体,井然有序,两条线索(一是游览的顺序,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有机交融,贯穿始终;观察仔细,描写形象生动,景物特点鲜明;叙述有详有略,详写孔隙、内洞风貌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了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和落实“分清文章的主次”这一重点训练项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是教学的难点。
    选编本课的意图在于让学生学习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通过语言文字领略金华的双龙洞的神奇之美,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学字其中9个。正确读字浙江、森郁、聚集、合适、昏暗、稍微、额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通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
   4、阅读与想象相结合,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三、教学设想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的教材训练重点,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写、练的教学思想,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文法。
    在专教法上,我运用多媒体直观法,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在学法上,发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饶有兴趣的说、演、画、议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不定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代替我们教师单一的讲、管形式,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学生兴趣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从而达到激发的兴趣,理解感悟的境界。

  四、教学程序

  (一)、激情导入
    1、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一起去游览了风光秀丽的张家界,畅游了气势宏伟的三峡,欣赏了宽广美丽的大草原,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特别的地方,金华的双龙洞。
      问:你们当中有谁去过或谁了解呢?
      老师:好的刚才同学都说了很多,让我们跟导游一起去看看这地方道底是怎么样的?
    2、让学生解释、记是什么意思(记载)
    3、本文是一篇游记,这篇流游记是叶圣陶才老先生于1957年游览金华双龙洞后写下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放录音,学生边听课文朗读录音边看课文,进入情境,感知课文内容。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的景点,想想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
    3、检查自读情况。
     (1)、用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词蝗认读情况,可采取指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
     (2)抽生轮读课,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评价,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多鼓励。
     (3)根据作者的浏览路线,画一张浏览示意图,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点,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4)教师:作者昌按照:
           金华路上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出洞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齐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交待了什么?(浏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2、探究2、3自然段
    (1)教师:作者在从金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欣赏,去感受那里的美景。
    (2)学生默读、思考、勾画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
      ①交流第2自然段中沿途看到的美景
       A、教师引导学生先找出沿途看到的景物再说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最后说说作者看到这些景物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边答教师边板书:
         景物——映山红 油桐 沙土 新绿
         特点——各色 白色 粉红色 或浓或淡
         感受——一片明艳
         理解或浓或淡的新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颜色?明艳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绿色。春天正是植物生长的旺盛时期,不断地有新芽,嫩叶冒出来。刚长出时颜色是淡绿的长出时间稍长,颜色就是变深,变浓了。作者说:或浓或淡的新绿,准确的描绘了春天绿色的特点。因为有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所以作者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B、出示挂图,使学生感受到沿途美景就像一幅明艳的彩色画卷。
       C、指导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②交流对第3自然段的理解
       A、教师“沿途不仅有特色的、花、树还有水,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看看山中的溪流、听听溪水的歌唱。
       B、讨论交流:溪流为什么会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溪流的样子和声音时时在变化,都是“随着山势的变化而产生的。听溪流声音多好听,有时发出哗哗的声音,有时发出淙淙的声音,有时发出潺潺的声音,多像一首动听的歌啊。)
       C、指导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③小结:第2、3自然段写了路上的见闻,写得有声有色,充满了对沿途景物的爱,使我们也仿佛亲眼目睹了沿途那迷的景色。那么我们要不要爱护呢?看看你们该什么做呢?(爱护环境、保护旅游资源)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金华双龙洞的资料。
 
阅读()